-
于开源在PNAS发表文章
黏膜组织是微生物和人体最重要的相互作用界面。肠道黏膜组织聚集了人体70%以上的微生物群和免疫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及其相关代谢物对于调节肠道免疫稳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稳态的微生物和效应物质的鉴定与机制解析是国际上的前沿研究领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与免疫稳态失调密切相关的肠道炎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BD 发病机制复杂,与环境、宿主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紊乱,免疫应答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IBD的治疗长期以来是临床上面临的巨大挑战。调节肠道免疫稳态的共生菌群及代谢物质的研究有望为IBD治疗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在人源肠道菌群中筛选获得一株兼性厌氧细菌-大肠杆菌Ec-TMU,发现该菌株能够产生丰富的色氨酸代谢物,其中吲哚-3-乳酸(ILA)具有显著的调节肠道稳态效应。机制方面,发现ILA 通过 AHR 下调糖酵解、NF-κB和 HIF 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环境中的上皮细胞产生CCL2/7,减少炎型巨噬细胞在结肠组织的累积。临床数据显示,粪便ILA 水平与IBD 进展显著负相关。该研究提出了肠道共生细菌调节肠道免疫稳态的新机制,为 IB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策略。넶17 2023-12-04 -
苗春晖在Autophagy发表文章
人体通过多种抗菌途径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自噬作为宿主的一种重要天然免疫应答效应对胞内菌进行防御。在细菌感染后,自噬途径可以被诱导、调节,从而帮助细胞识别和消灭入侵细菌,如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UPEC)、鼠伤寒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福氏志贺氏菌。
넶32 2023-06-13 -
阳检明和裴庚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全球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IBD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肠粘膜免疫系统发育和稳态调节方面具有多种重要效应。然而影响肠道稳态的宿主关键因素以及肠道共生菌群的重要调节作用有待阐明
넶49 2022-09-16 -
李倩倩、孙璇和于开源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IBD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认为与肠道菌群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肠道菌群对宿主生理和病理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在免疫发育和稳态调节方面具有多种效应。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物对宿主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效应菌株和相关代谢物有待挖掘。
넶32 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