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检明和裴庚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

相关链接:https:// rdcu.be/cVKCD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全球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IBD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肠粘膜免疫系统发育和稳态调节方面具有多种重要效应。然而影响肠道稳态的宿主关键因素以及肠道共生菌群的重要调节作用有待阐明。


2022年9月16日,课题组在Microbiome杂志在线发表论文“RhoB affects colitis through modulating cell signaling and intestinal microbiome”,发现宿主RhoB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肠道菌群影响结肠炎进展,该研究发现宿主基因在调控肠道共生菌群中的关键效应,并提示RhoB具有作为IBD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img1

 

 

真核细胞的RhoB蛋白属于小GTP酶家族,广泛参与细胞的多种过程,如胞浆蛋白转运,细胞迁移和粘附,炎症反应发生。RhoB在感染,炎症等多种应激诱导信号刺激下迅速上调。团队前期发现宿主细胞受到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时,通过细胞内形成RhoB-Beclin 1-Hsp90复合物,促进自噬流的发生,加速胞内细菌的清除(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然而,RhoB在肠炎中的表达和效应尚未有相关研究。


该研究发现IBD患者和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上皮RhoB表达显著上调。与野生型小鼠相比,RhoB基因缺陷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显著缓解,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增殖能力增强。机制研究发现RhoB下调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和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杯状细胞分化和肠上皮再生。同时,RhoB基因缺陷小鼠肠道菌群中产SCFA细菌种类显著上调,伴随粪便SCFA浓度增加,相关受体表达上调。粪菌移植和共笼实验表明RhoB基因缺陷造成的菌群结构变化参与了肠炎的进展。